TEACCH自閉症結構性教學

  • 2020-12-04

結構性教學係指物質環境的結構、作習時間的結構、個別工作結構、以及視覺結構等四種組織所構成的教學設計。

1. 物質環境結構:意旨明確區隔教室空間為四個區域(讀自學習區、轉換區、遊戲區及團體學習區)各區域各司其功能,提供教學、工作、休閒等教學活動用途。各區域佈置清楚畫界分明易辨認,有利學生確認不同活動需要在不同區域進行。

2. 作習時間結構:標準的作習時間有多種的編排方式,作習內容的呈現方式以符合自閉症者的特徵及需要為前提。作習時間依活動時間長短將一週內的活動時間以圖表呈現並將各時段之時間長短以圖片或字卡呈現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排列,使學生極易明瞭其個人作習、活動地點及內容等,卡片大小約六至八公分見方。當作習時間一到,自閉症者即抽取該時段之卡片,瞭解主要活動內容與時間長短及地點,即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獨自學習。

3. 個別工作結構:本結構依學生功能強弱將每一時段的學習內容進行工作分析,製作卡片以傳達該時段之活動順序與內容,卡片以文字為主,可兼採用圖片或數字,依順序由左而右或由上而下放置於獨立學習桌上。學生依卡片排列順序獨自學習或部分時間由教師引導學習。個別工作結構目的在有效的獨自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是讓自閉症幼童從個別結構中學到「完成」的概念。此概念是自閉症者所欠缺的,並因有此「完成」的概念,使自閉症者瞭解有多少工作需完成及如何完成。

4. 視覺結構:自閉症者缺乏傳送刺激的能力,因此對外界的口語溝通訊息格式塔式的整體思考,並加上心智理論的缺陷,使其不易認知他人的意圖、願望、信念,更由於缺乏後設表徵能力,使自閉症者無法立即反應他人的對話內容。有鑑於此缺陷,結構性教學奔身即係充分應用自閉症者不自覺的凝視外界轉動的事物或同時出現手足不斷拍動的自我刺激行為之特徵,重新加以結構性,透過視覺組織學習新的事物。